影片库
影片库为你选出部影片
苏北某县县城的机关宿舍大院里,两家人合住一排平房。一边住的是县物资局王局长一家。另一边住的是刚提拔的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郑风一家。郑风一家五口人,母亲在家操持家务,弟弟郑龙在县制煤厂做临时工,妻子李兰在县财政局工作,女儿小芹在上小学。一家老小,和睦快乐。近日来,郑风正在查处县物资局长和燃料公司臧经理违反党纪、擅自抢占城郊农民菜地盖私房的事。王、臧不择手段,伺机报复,把工作一贯勤勤垦垦干了六年临时工的郑龙找碴解雇了。郑大娘气愤地数落大儿子不去为老二说情,郑龙和未婚妻耿丽更是愤愤地埋怨哥哥。妻子李兰也婉言相劝,让郑风托人给王局长捎句话,别伤了婆婆和弟弟的心。平静的家庭一时掀起了波澜。家庭风波和社会上的压力未能使郑风屈服,他不顾个人得失,忍痛把弟弟和母亲送到乡下,及时向县委吴副书记汇报情况,并要求带一个组到物资局和燃料公司去查帐,得到了吴副书记的支持。王局长的儿子王达斌,仗势欺人,时常对郑家辱骂挑衅,并打伤李兰,企图给郑风施加压力,逼郑风妥协就范。郑风不为所动,终于发现他们在计划煤炭上做了手脚,狐狸尾巴暴露出来了。这时郑龙所在生产队的拖拉机进城运油和煤,都因人有刁难空手而回。郑大娘责备郑风不该捅这马蜂窝,以致使乡亲们受到连累。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李兰又被支到80里外的乡下教书。一家人被拆得七零八落。郑风赶到县委报告,又遭到刚与王局长结为亲家、现在代理第一书记的马县长的指责,说郑风强行查帐,影响了燃料供应,要追查责任。郑风一气之下,打了辞职报告。李兰为了离开这是非之地,打算通过在旅游局工作的老师,和郑风一起调走。为了解除苦闷和烦恼,郑风夫妻俩来到小河边约鱼。归途中遇到三位农民,他们责怪纪委官官相护。郑风受到强烈震动,决定破釜沉舟,让李兰、小芹马上下乡。经过激烈艰苦的斗争,被强占的菜地终于退还给了社员,乡亲们欣喜若狂,赞扬郑风是执法如山、大公无私的好干部。李兰颇有感触,她为丈夫的凛然正气而自豪。夫妻俩重归于好。正当郑风一家准备迁居的时候,郑大娘、郑龙、耿丽也从乡下赶来,支持郑风与不正之风斗争到底。此时,中央要求查处分房建房中的问题,给了郑风巨大支持。在县委大楼走廊上,臧经理羞愧地将自己的检讨书递给郑风。郑风终于赢得了胜利,捍卫了党的纪律ccc
根据蒲松龄的同名俚曲改编ddd
善良的张木匠辛勤劳动,将两个儿子拉扯成人,由于妻子早亡,他对他们很溺爱,长子大乖从小学做生意,后来发了财。他为人自私、贪婪,很会算计。他的妻子李氏刁泼狠毒,对张木匠冷酷无情。次子二乖粗通文墨,为人虚伪、狡猾。其妻赵氏从娘家带来一份厚家产,他们吃喝不尽,对此十分得意。但二乖也不愿奉养父亲,常常怨恨"老爹爹今年八十五,何不死在圣贤年。"张木匠年老体衰,已失去劳动能力,不得不依靠儿子为生。可这两个儿子都嫌弃他,但又毫无办法,只好立下字据,以半月为期,轮流养父。由于月份有大小,兄弟为此常发生争执。一天,大乖"照章"送爹到二乖门口,二乖夫妇恼于大乖又占了便宜,便装聋作哑,任凭大乖叫骂,就是不开门。大乖无奈,又不肯把爹爹再领回家,于是逼着老爹骑在二乖家的院墙上,并对爹说:"你要掉往墙里掉,掉到墙外可没人管饭。"遂拔腿躲走。张铁匠年轻时的好朋友王银匠,为人机智、诙谐、又富于正义感。这天,他挑着银匠挑子走街串巷,忽见张木匠昏倒在墙上,就将他救了下来。王银匠对张木匠的遭遇十分同情,他计上心头,要利用大乖和二乖爱财如命的本性,让他们养活老父,同时也趁机整他们一下。于是,王银匠从怀里掏出一个苞米面饼给张木匠,让他找个地方晒太阳,等着儿子来找他。王银匠先到大乖家,接着又到二乖家,都以要账为名,叙说当年张木匠怎样在他的炉子上化了许多银子,暗藏防老。大乖、二乖夫妇听后又惊又喜,各自都想先把爹弄到自己手里。于是,一场"争爹战"开始了。最后,还是张木匠提出的仍"照章"办事,以半月为期轮流养老,这场"争爹战"方告结束。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,这两年中,大乖和二乖争相对爹大献殷勤,都希望爹能把藏银给自己。张木匠表面上生活是好多了,但内心痛苦却加重了。因为他没有银子,不愿在欺骗中生活,不久抑郁而死。张木匠死后,大乖和二乖想到他临终前说的一句话:"看见那堵墙,想起王银匠。"认为这里一定有文章,于是他们又争着去找王银匠。王银匠得知老友病故,十分难过。大乖、二乖争相表白自己为爹的后事准备得齐全,王银匠听后也就放心了,哀悼一番准备回去。谁知,他们夫妻四人却苦苦缠住不放,一定让王银匠说出老爹藏银的地方。王银匠决心再一次戏弄他们,便让他们去刨墙。他们拼命地刨,结果墙倒被压在墙下,受到了惩罚。
